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赴吉尔吉斯斯坦(简称:吉)投资合作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海外投资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如何保护企业海外安全与利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丝路新观察全媒体专访了西北政法大学中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舒洪水教授,就赴吉投资如何保障企业海外安全与利益进行了深入探讨。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舒教授,您好!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吉尔吉斯斯坦,该国当前的投资环境如何?
舒洪水:吉地处中亚腹地,作为连接欧亚的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吉政府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显著改善了投资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治层面,吉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其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政策连续性较差。尤其是2020年政权变动导致多个外资项目被重新审查,凸显政治波动对商业的直接影响。
在经济层面,截至2024年底,吉经济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8.726亿美元,中国仍为其最大投资来源国,主要集中于能源(水电、可再生能源)、矿业(金、铜等)、交通基础设施及农业领域。
该国法律和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允许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进入,且对投资性进口设备免征关税。但执法透明度与清廉程度存在上升空间,民族多样性和宗教习俗需被尊重。
吉社会治安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偶有群体游行或冲突风险。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吉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如何?
舒洪水:吉对外资持鼓励态度,政策框架包括国民待遇、利润自由汇出等。例如,自由经济区内的企业可享受免关税、增值税优惠,且无行业限制。然而,政策执行存在不稳定性,如2025年实施的电子烟禁令突显了法律修订的突发性。此外,矿业等敏感领域可能因政府更迭调整税收或环保要求,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总体而言,政策透明度在提升,但企业仍需通过本地化咨询机构规避潜在风险。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中资企业在吉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有哪些?
舒洪水:政治风险:政权更迭可能导致既有协议被重新审查,如矿业项目曾因政府换届面临许可延迟。
经济风险:索姆汇率波动及通胀压力。近年来物价上涨显著,可能影响项目成本。此外,当前吉外债风险虽总体可控,但需警惕短期流动性压力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社会安全风险:吉边境地区和南部地区存在极端主义渗透现象,还需防范中外籍员工文化冲突引发的纠纷。
自然灾害风险:吉地处地震带,山区洪水、雪崩等灾害需纳入应急预案。
近年吉安全形势总体趋稳,但需强调劳工配额政策可能加剧本地就业竞争,同时中外文化差异易引发冲突甚至社会矛盾。中吉乌铁路等大型项目的推进提升了区域稳定性,但也使中资企业成为舆论焦点,需防范因项目争议引发的群体事件。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中资企业在吉应如何加强安全保障?
舒洪水:在人员与生产安全方面,应努力做到精细化防控与本地化策略。
首先,与当地具备政府背景的安保公司建立合作,同时建立本地化安保团队,在项目驻地、矿区等关键区域部署24小时巡逻,配备完备的监控系统与应急通讯设备,与吉内务部、紧急情况部以及中国驻吉使馆建立沟通联动机制。
其次,建立分级应急预案,制定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突发社会事件(如群体罢工抗议)两套预案,定期开展反恐演练、急救技能培训,并针对吉的多民族特点设计跨文化沟通课程,避免因文化差异误解引发冲突。最后,做到保险覆盖全面化,除常规财产险外,为驻外员工购买涵盖恐怖袭击、绑架勒索等特殊风险的商业保险。
在政企关系方面,主动参与政府规划项目,积极嵌入国家发展规划,同时透明化公关,通过公开赞助政府活动等方式维护政企关系,避免私下利益输送,建立合规经营与反腐防火墙。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中资企业在吉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舒洪水:首先,要严格遵守吉的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方面,尤其是在矿业项目中引入生态修复技术,避免重复苏联时期粗放开采的教训,同时也适应当前国际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标准的要求,最终形成经济收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其次,通过雇佣本地员工、资助教育、属地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社会好感度和形象。
此外,还需做好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预案,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设立面向当地民众的“中资企业开放日”,直面问题,释疑解惑,针对社交媒体的不实指控(如“资源掠夺论”),及时通过媒体渠道还原事实真相,避免负面舆情扩散。
最后,为实现效益平衡,可通过技术转移提升本地产业链价值,例如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环保产品,契合吉对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在建材领域与吉企合资建厂,兼顾利润与就业创造。
丝路新观察全媒体记者:对于有意向赴吉投资的中资企业,您有哪些建议?
舒洪水:做好前期调研。借助专业咨询机构、智库等分析吉具体行业趋势,尤其重点关注能源、基建等政策扶持领域。
寻找合作伙伴。建议优先选择有政府背景的本地企业,降低准入壁垒,但避免与灰色利益集团关联,重视企业合规。
风险对冲。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亚投行等多边机构政策支持,分散政治与经济风险。
吉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中吉合作已从资源开发转向技术密集型项目。当前中吉数字经济合作正在兴起,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未来在金融科技、通信与环保等领域潜力巨大。企业需把握政策窗口期,以长期视角布局,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将吉打造为辐射中亚的枢纽,实现互利共赢。(刘英)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